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教育列表 >文化教育详情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深层文化逻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明海英
发布时间:2022-12-26
收藏 纠错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意义和要求作了系统阐述,成为理论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当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学者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反映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理论合理性和道义正当性,必将强有力地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和繁荣。

  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当代中国文化认同、提升当代中国文化吸引力的宝贵资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汪信砚表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既包含着丰富的人类性内容,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理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能够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且能够增强其对外吸引力。

  中国共产党把民本重要思想跟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基本原理相结合,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民观上的思想精华。在湖北大学日前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上,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唐正东表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关于人民观的思考提升到一个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层次。唐正东认为,坚持人民至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特色的理论高度。不仅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总结,更是对世界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的重要创新。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华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价值观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教授王泽应表示,首先,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儒家、道家、墨家、兵家都崇尚和谐,热爱和平。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是和平之路,承载着中国人民与邻近及其他国家的和善之义。其次,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深刻、最真挚、最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再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需要和平的环境与和平发展来达成。在王泽应看来,中华文明“以和为贵”、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历史的自觉和文化的传统。消除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质,是对西方式扩张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摒弃和超越,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贡献,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凝聚中国经验

  文化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伟平认为,价值观是方向,是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崛起,吸引、团结其他国家、地区的人民一同构建“和谐世界”。为此,必须大力增强文化价值吸引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增强文化服务亲和力,提升文化传播影响力。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中,对实践和道路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自我认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对党长期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概括总结,而且将其上升到文明自觉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实践的道路自觉、对中国道路的文明自觉、对新文明形态的意义自觉。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就其性质而言是建构性的文明,无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还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上都表现出建构性而非对抗性。它不是纯粹的理论思辨和概念推演,而是依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证成的,涉及历史、文化、传统、世界、政党以及共同利益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教授江畅说,从目的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动机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现代化。从手段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切依靠人民”的现代化。从效果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现代化。吉林大学人文学部部长贺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人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规定性,并不断地拓展、充实,为人类的现代化事业融聚中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成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