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自然保护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林场、水利部门等调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
小编整理精选了几本我社出版的黄河河套和内蒙古地区关于水利、生态保护、荒漠化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著作,供读者朋友们阅读。
杜静元 著
定价:89.00元
ISBN:978-7-5203-6204-7
内容简介:
水利社会史的研究多集中于成熟的农业社会,本书却关注在农牧交错地带由于民间大型水利开发而形成的新的农业社会。河套地区的特殊性早已被顾颉刚、侯仁之等学者发现,本书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围绕从19世纪下半叶延续至今的水利开发过程和移民社会的形成发展过程来展开研究。本书试图回答不同社会组织、信仰和地域文化如何被整合于社会和文化变迁过程中,即从牧业到农业的变迁过程、移民从迁出地到迁入地的社会变迁过程和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如何相互融合的变迁过程。这三个变迁过程不仅仅是在一个横切面上的描述,而是从背景、动力、发生机制、运行机制等角度进行纵向的中观层面的区域性、过程性研究,即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构筑起人们是如何形成对当地社会的历史想象。对水利、移民与社会三者关系的研究贯穿全书,其意义不仅有抢救资料的价值,更有如何实现从个案研究走向中层研究的方法论上的思考。
殷峻暹、梁云、张春玲 主编
定价:38.00元
ISBN:978-7-5203-4821-8
内容简介:
锡林郭勒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受资源型缺水的影响,对当地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保护存在一定的限制。调水工程的修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锡林郭勒盟地区长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保障沿线地区的供用水安全,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遏制自然环境的恶化,从而改善地区环境,维护边疆和谐稳定。本书通过对锡林郭勒盟地区调水工程的对比,从水源分析、线路分析、工程投资分析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选出具有可行性的调水工程方案,为锡林郭勒盟地区的调水工程的选择开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郝彤、王丛霞、杨丽艳 著
定价:88.00元
ISBN:978-7-5227-0764-8
内容简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黄河治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书上篇主要从宏观层面、黄河流域视角,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意蕴、战略要求进行了研究阐释。下篇主要从微观层面、黄河流域宁夏段视角,对宁夏必须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和“千秋大计”的战略高度,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融入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阐释。
斯日吉模楞 著
定价:66.00元
ISBN:978-7-5227-0380-0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缺乏和草原(耕地)面积最大三个特征具备一身的煤炭资源型地区——内蒙古为研究对象,以煤炭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主要研究主题,从自然资源约束角度,构建自然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分析自然资源承载力,评述不同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状况,对自然资源约束影响经济增长机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命题。在梳理不同自然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基础上,将自然资源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并实证研究不同自然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研究结论,寻求缓解资源型地区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自然资源约束途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朱海娟 著
定价:46.00元
ISBN:978-7-5161-8731-9
内容简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在宁夏地区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山区小流域治理、天然保护林、封山禁牧等工程,随着这些生态工程的实施,已经有效地抑制了宁夏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张。本书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将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和宁夏荒漠化治理的实践相结合,描述了荒漠化治理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了工程对农业综合生产力、对农户生产效率、对农民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影响,运用能值理论研究了宁夏荒漠化治理前后的生态经济效应,运用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研究了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的评价。
闫春华 著
定价:89.00元
ISBN:978-7-5227-0074-8
内容简介:
本书以科尔沁沙地为例,在全面把握该地区因农牧系统冲突导致“生态贫困”后果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展示国家在科尔沁地区实施的一系列环境与社会治理政策,从微观层面“深描”案例村庄从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系统到探索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绿色小康的特色化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政策、组织、技术、文化等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