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雷 著
ISBN:978-7-5227-0968-0
出版日期:2022-12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文献语言学方法对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解释道果语录金刚句记》卷一进行了全文释读,首次与《大乘要道密集》所收相关汉文本进行了对照,确立了元明时期中原所传“道果”法与西夏的渊源关系,堪为研究宋元时期河西走廊和内地的总体文化面貌提供重要参考。同时,本书中基于文本所整理的汉、藏、夏词语的对应关系,也堪为进一步整理与研究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文献提供参考。

孙伯君 著
ISBN:978-7-5227-0869-0
出版日期:2022-10
内容简介:
本书从黑水城出土文献中挖掘出与元代白云宗有关的史料,重点对白云祖师清觉的两部作品《正行集》《三观九门枢钥》的西夏文译本进行了考释,对慧照大师道安所编《三代相照文集》的西夏文译本进行了全面释读,并利用这些材料,补充考证了元代《普宁藏》《河西藏》等诸种《大藏经》的编纂情况。
本书首次把民族文字文献与汉文资料相结合,所梳理的材料补充了汉文史料之不足,不仅为元代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为了解元代河西少数民族与中原内地文化的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实证。

韩小忙 编著
ISBN:978-7-5203-8011-9
出版日期:2021-06
内容简介:
俄藏黑水城文献刊布以来,西夏文文献大量刊布,西夏学进入大发展时期。编纂解形、注音、释义、举证兼具的西夏文词典成为西夏学界的迫切需求。
韩小忙研究员编著的《西夏文词典(世俗文献部分)》正是可以满足学界这一需求的大型工具书。该词典是根据韩小忙研究员自己建立的西夏文世俗文献语料库编纂而成,约800万字。该词典征引资料繁富,囊括了目前可见的绝大部分西夏文世俗文献,占有语料远远超过前人。在体例方面,该书参照《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等权威辞书,体例规范。字头按照左偏旁部首编排,首列西夏文原始辞书的解形,并标注字头在前人著作中的编号,以便核对;次列拟音和原始注音资料;再列释义和例证,进而列出词语和句例。引用的每一个文献都括注原始出处,极便于检核。另 外,作者还编制了左偏旁索引、右偏旁索引、声统索引、韵统索引、词语索引等8个索引,极便于查阅。

崔红芬 文志勇 著
ISBN:978-7-5203-8466-7
出版日期:2021-06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党项与藏族的历史渊源,探讨了藏传佛教经典的翻译、藏传佛教宗派的流传,分析了西夏对藏、汉佛教艺术的吸收与融摄,考察了在西夏担任帝师与国师的藏地僧人,以及西夏藏传佛教对后世的影响等。西夏、宋、辽、金是历史上割据分裂时代,也是各民族文化大融合时期。西夏重要的地理位置、多民族杂居生活状况和宽松的文化政策,使西夏文化呈现缤纷多彩的特色,也使西夏佛教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色。

赵彦龙 著
ISBN:978-7-5203-5931-3
出版日期:2020-08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史籍和专家新近研究成果等进行全面搜集、整理,对西夏时期用不同文字书写的档案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了西夏档案的实质内容和档案工作规律。
本书内容可概括为三部分:一是对西夏档案的发现与整理研究现状、西夏档案概论等的探讨;二是对西夏官府文书档案、专门档案进行全面翔实的整理和深入的研究;三是结合《天盛律令》和档案实物,对西夏档案保管机构与管理官吏、档案工作制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的出版,既可以复原西夏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面貌,又可以完善中国古代档案的构成成分,更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史朴价值。

孙颖新 著
ISBN:978-7-5203-2281-2
出版日期:2018-03
内容简介:
西夏文《无量寿经》于20世纪初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遗址出土,今藏俄罗斯科学院,目前学术界尚未对这部佛经进行过研究。此前俄国学者在西夏佛典目录中将инв.№812、953、697、6943和2309五个编号著录为《无量寿经》,现经全文对读,我们得知这五个编号并非同一部佛经,只因经题均可简称作《无量寿经》,故此前的佛经编目未能分辨。本文对这五种文献进行了全面研究,首先厘清其来源,考证出夏译所据底本。这些译本分别来自汉传和藏传两种不同的体系,其中инв.№2309为写本,转译自曹魏康僧铠的《佛说无量寿经》;инв.№812、953、697和6943为刻本,经题《大乘圣无量寿经》,译自藏文本,但其翻译所据底本今已不存,西夏本的重新译出可为中国佛教史和西夏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一份新的基础材料。

杨志高 著
ISBN:978-7-5161-9967-1
出版日期:2017-03
内容简介:
十卷本西夏文《慈悲道场忏法》是西夏佛教文献中有典型意义的一种,原为中土撰述,是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一部禅仪著作。该本在宋代为西夏惠宗秉常(1067~1086年,署皇太后梁氏共惠宗皇帝)御译,元朝又重新刊刻,存世本分散收藏于海内外各地。杨志高著的《慈悲道场忏法西夏译文的复原与研究(精)》利用中国、俄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地的《慈悲道场忏法》西夏文本,最大限度的缀成完本,这是目前西夏佛教文献唯一复原的典籍。这种基础性研究不仅可深入认识《慈悲道场忏法》的源流和翻译过程,也可加深化西夏语言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西夏在翻译佛教文献时特殊元素的考量。这既有利于加深对西夏佛教史乃至中国佛教史的认识,也有益于梳理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交流的某些特点。同时,西夏译本的复原将会有助于推进西夏文献研究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全面的完整研究。不言而喻,西夏文《慈悲道场忏法》具有重要的文物、文献、语言文字和历史研究价值。

韩小忙 著
ISBN:978-7-5161-8177-5
出版年:2016-06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西夏文造字模式的初步探讨。在吸收前辈学者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作者认为西夏文字的造字模式可以分成两大类:汉式和藏式。书中首先细致梳理了传世西夏文辞书有关字形构造解说的模式,并总结了其成败得失。在此基础上,作者借鉴汉字的六书理论对西夏文字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得出“会意、形声、转注、反切”4种造字方法是西夏文字形成的主要方法。同时作者模仿西夏人的解字模式,在六书理论的指导下对久已亡佚构形的西夏字形予以构拟,以期还原西夏文字的衍生过程。另外本书并不拘泥于汉字构形理论,开辟新的路径,提出“藏式”西夏文造字模式的全新观点。作者在分析大量西夏字例的基础上,将部分西夏文字的构形与藏文字母叠加拼写法联系起来,认为西夏文中亦存在类似于藏文的“上加字、下加字、前加字、后加字”等造字模式,为西夏文字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富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