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会见来访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河野洋平时表示,两国关系处在新的关键节点,并提出了中日关系守正创新的本质要求。2023年11月16日,中日两国领导人在旧金山会面,重申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共识,重新确认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两国关系定位,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战略和互惠两者不可偏废,相辅相成,这是中日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关系的基本前提。那么如何辩证认知中日关系,两国如何实现相向而行?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和平主义,维护经贸关系基本盘,这是中日关系改善发展的精神根基。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一个政治家的外交理念既是他治国执政理念的自然延续,也是他整体政治理念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分享田中角荣先生的四段讲话内容,重温他积极的对华观,从中获得关于如何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发展的四点启示。
一、以合作求和平、以合作求安全
1972年1月,田中角荣随时任首相佐藤荣作赴美会谈时对尼克松总统说:“如果能够和地球上43亿人口中拥有9亿人口的中国合作,这就会大大有利于保卫远东的和平与安全,为了谋求远东地区乃至亚太这一广大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也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以合作求和平、以合作求安全,是田中角荣对华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坚持和平主义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压舱石。相比于中日经贸基本盘这一中日关系的经济压舱石,和平主义的政治压舱石作用显得更为基础,就像阳光之于大地,空气之于人类,平常觉察不到却维系所有系统的基本运转。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中日两国跳出“安全困境”和避免掉入类似“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保障。如何实现真正的和平,如何保障一个国家真正的安全利益,唯有合作这一条根本路径。中日两国在新时期的合作是需要引导的。国际变局下,中日关系发展的外溢效应日益凸显。如果没有适当引导,这种外溢效应并不必然走向良好,反而可能会出现连锁的破坏性效应。
二、超越意识形态——求同存异
田中角荣访华回国后在自民党礼堂发表演讲时说:“中国是不能搬走的邻居。无论体制如何不同,与日本的关系如何,也是巨大的邻国。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就是要同中国建立无论是好是坏都能进行坦率协商并能产生积极效果的关系。”超越意识形态,是田中角荣对华外交政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超越意识形态的深层内涵和逻辑递进在于“求同存异”。2023年11月日本前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先生访问了中国,他呼吁中日应重温周恩来总理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指出中国和日本的国体、国民性、治国方式均有所不同,但考虑到中日关系的未来,一些差异和问题均可以作为“小异”对待,而中日之间的睦邻、和平、合作、友好关系应该是“大同”。这是当前日本应该树立的理性的对华观。如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所言,真正的外交应该是探索拥有不同价值观的国家如何友好相处。2023年上半年,岸田文雄首相在访问印度时发表的讲话中提出了要加大与“全球南方国家”相处时价值观上的包容性,这不也正是中日关系的相处之道吗?
三、“村社会”共同体意识——共同发展
田中角荣把亚洲比作“村社会”,这集中体现了他在外交上的共同体意识和理念。他曾经说过:“光是自己(日本)成为有钱人,居住在像城里一样的豪宅中,一天品味奢侈的三餐,而周围村里的民众却过着缺吃少穿的贫困生活,这样的话村里是没有所谓平安而言的。”这一发言的本意是认为中日两国关系类似日本的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日本应该确立一种亚洲的共同体意识,需要实现亚洲各国之间的共同发展。
时至今日,中日两国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田中角荣先生所倡导的共同体意识依然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当前的中国,正如昔日的日本,同样存在着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异,这也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西方人,包括部分日本民众,往往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因此,我们热切期望更多的日本青年能够亲自访问中国,通过实地体验,以客观、理性和全面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中国。
为促进中日人文交流,助力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代表的学术机构自2019年起每年邀请日本青年学者代表团访华,通过学术交流、参观考察、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帮助日本青年学者多维度、全方位感受中国,读懂中国故事。2019年7月1日至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等著名高校和智库的10位专家学者组成青年学者访华团,访问中国北京和甘肃两地。2024年也有十位青年学者应邀访华,实地调研中日康养产业合作项目。通过有计划地邀请日本年轻人到中国参观探访各地的建设新成就、世界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贫困地区的扶贫现状等,有利于日本国民从不同方面了解中国、深化对华认识,进而形成客观、全面、立体的中国观。
四、中美日“等腰三角形”关系——战略平衡
田中角荣对中美日三边关系也有着独特的看法,他曾经说过:“我的基本思路是,日本应与中国及美国构成等腰三角形。……形成以美国为底边,中国和日本为两个腰边的等腰三角形。……由此,远东的和平即能确保。”在中美之间寻求战略平衡是田中角荣对美和对华外交政策理念之精髓。
2023年,日本国会成立了“超党派石桥湛山研究会”,短时间内参与其中的国会议员数量已逾百位。与日本前首相石桥湛山所倡导的“小日本主义”理念相类似,日本应坚持基于现实主义的和平主义路线,在中美两大国之间寻求平衡,而非简单地做出“美国或中国”的二元选择。2023年11月10日,日本前驻美大使、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理事长佐佐江贤一郎发表了一篇题为《改善日中关系应从改善政府间对话气氛入手》的文章。文章指出,鉴于美国即将在2024年迎来总统选举,特朗普有可能再次竞选并成功上台,为避免潜在的不利局面,日本在巩固日美同盟的基础上,更应采取灵活多变的应对策略,岸田政府应更加理性地处理对华关系,以期重启后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能够取得丰硕成果。这一呼吁体现了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高度期待。
2023年11月中日领导人会谈以来,双边关系在氛围上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日本在对美外交战略上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迹象。一方面对日美同盟前景表现出谨慎乐观和自信态度;另一方面酝酿“日美同盟+国际协调”的双保险策略。当前日本政策界密切关注美国总统选举走向,普遍担忧特朗普重新当选后回归“美国优先”外交政策,日本社会近期开始流行的“如果特”(日语“もしトラ”)一词正是上述焦虑心态的典型反应。日本笹川财团安全保障研究项目组2024年2月发布题为《面向现实有效的对华关系》政策提案,建议为了有力地推进与中国的长期竞争,日美同盟的合作需进行灵活性调整。理由在于,对华关系不仅存在零和博弈的军事安全问题,更有众多与经济利益、对外关系相关的其他问题,鉴于国际社会的日益多元态势,建议日美根据各自国家利益、价值观和优势,以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推进外交政策,调整同盟关系。
来源:《日本研究》2024年第1期;作者:张晓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