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库资讯列表 >文库资讯详情

书单 | 明代史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库
发布时间:2024-08-29
收藏 纠错

明代基层社会治理诸问题探研

本书从徭役派征、乡里教化和佐贰官分职分防三个方面切入,考察明代地方官府的社会治理活动,分析明代国家基层社会治理思路的转变过程,思考国家权力介入基层社会具体方式的变化轨迹。

640


《中国考古学·宋辽金元明卷》全两册

宋辽金元明考古学是中国历史考古学的最晚阶段,通常认为其始于北宋,止于明末(960—1644年,实际上辽朝应从耶律阿保机于907年建立契丹国起算)。其前段为宋朝与辽、金和西夏分别对峙,以及高昌回鹘王国(于阗王国只延续至五代宋初)、喀喇汗王朝、大理国、西藏的古格王朝等政权分立阶段;后段则为元、明形成新的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时期。宋辽金元明时期各种考古遗迹遍布现在全国境内(地域还涉及今境外邻近地区,如中亚北部地区的西辽遗迹等),是秦代以后中国历史考古学各断代考古学中时代跨度最长,涉及统一和正统王朝(包括辽金元民族政权)最多,覆盖地域最广,内涵最丰富,并形成古代封建社会各种文化类型终结模式的最重要阶段。

宋辽金元明考古学内涵集前代之大成,并囊括直至明清时期所有的新发展形成的古代物质文化。但是该阶段如此厚重的物质文化,目前却是中国断代考古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从现今宋至明代考古调查发掘研究情况来看,研究的范畴也只能暂以都城考古(包括宫城和主要地方城镇)、帝陵考古(包括一些王陵)、墓葬考古和在瓷窑址发掘研究基础上的瓷器考古等为研究的主体核心内涵。此外,中外文化交流考古、宗教考古,以金界壕和明长城为代表的军事遗迹考古等也独具特色。

如上所述,《中国考古学·宋辽金元明卷》则现在也只是以都城考古、帝陵考古、墓葬考古和瓷窑址考古等为重心,综合介绍20世纪、特别是1949年至今的宋辽金元明时期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重要成果的专著。同时也是第一部对宋辽金元明时期迄今已有的主要考古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探讨的论著,从而为今后宋至明代考古学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书适合研究考古、历史、文博、古建筑和艺术史等专业人员及广大历史、考古、文物爱好者阅读。

640 (1)



   明代监察法研究

《明代监察法研究》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明代统治者的监察立法思想、监察机构的设置、监察法律体系、法定的监察形式,重点研究了监察法中关于对皇帝进行监督、对中央机关和地方政权机关实施监察、在监察系统内部开展监察以及管理监察官员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明代监察法的特点、实施情况及历史价值,指出明代监察法与明代绝对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绝对君主专制统治,同时对于澄清吏治、维护国家大一统的局面、促进安民养民政策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优劣长短对于我们认识监察法治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640 (2)


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

本书以张居正改革群体为研究对象,将张居正改革置于明代中后期历史演进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考察张居正改革群体及其演变,揭示张居正改革群体与张居正、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格局及晚明社会变迁的复杂关系。

本书贯彻实证研究,在充分研读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搜集和整理明清以来有关张居正改革群体的文献资料,包括正史、地方志、档案、文集、笔记、家谱、碑刻、口述史料等,注重新史料尤其是地方文献的挖掘,从文献中发现历史的多面相。突出社会史群体研究的视角,通过宏观的阶段把握和微观的个案分析,考察张居正改革群体的特征、价值倾向及互动等,注重政治史研究与社会变迁、文化变迁相结合。通过梳理张居正改革群体与国家政治运作、社会生活变迁、利益关系平衡等重要问题,深刻阐述张居正改革群体在明代中后期社会演进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影响,为我国在新时代深入推进改革事业提供历史借鉴。

640 (3)



   《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研究: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新论》全两册

本书是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于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所做的体系化研究,提出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新论。首先从货币的独特视角入手,注重发掘明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发现没有“银法”的明代中国,白银崛起于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萌发,成为中国500年白银时代的开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起源,标志明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早期近代化转型;从全球史宏大视野着眼,论证白银需求驱动中国走向世界,并引领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开启。在中外互动中解读明代中国与世界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连带关系,探讨纵向的中国变革如何与横向的世界变革发生互动,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阐明了明代中国对于全球史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640 (4)


明代锦衣卫制度研究

本书以锦衣卫为研究对象,对锦衣卫产生的过程、与前代及后来的清朝之相关制度的源流关系、纷繁复杂的职能以及不同职能指向的卫内群体作了具体分析,剖析了众多似是而非的结论,还原了锦衣卫制度的真实面目。

640 (5)



   丝绸之路上的明代中国与世界

本书是一部从中外关系史角度以整体—全球双重视野和国家—社会双重主线思考论证的明代丝绸之路史,尝试再现14世纪末—17世纪中叶中国与世界大转折时代丝调之路上中国与世界关系演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国际关系体系构建。全书由整体篇、海上篇、文化篇组成,秉承中外文献结合考证的治史特色,对于明代中国与世界关系从陆海各条通道进行了侧重专题的论证和全面的整合研究,注重发掘明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中外关系的互动互鉴史实,归纳总结了明代整体丝绸之路在中国史乃至全球史的历史定位,阐明了明代中国对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640 (6)



   明代保甲制研究

本书系统研究明代保甲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明代中叶,黄册载籍日渐失实,官府对于户口的实际控制每况愈下,加之明初建立的卫所系统趋于瓦解,面对纷至沓来的内乱外扰,官府往往疏于防范,疲于应对。嘉靖之前已有不少地方官员尝试推行保甲法以加强户口管理,查举不法行为。嘉靖年间,在地方官员的大力推动下,保甲制大范围兴起并逐步完善。隆庆、万历年间,保甲制在全国南北各地进一步施行,尤其是沿海沿边地区因形势需要,推行范围广,执行力度大,相关条款具体细致。保甲制于打击盗匪、维护治安乃至防灾救灾方面均具有一定功效,但其立法与执行各环节也存在诸多弊端,在基层的实施效果往往因官吏敷衍、胥役营私和民众消极抵制而深受影响,有名无实,甚至沦为扰民恶法。终明一代,保甲制基本上系地方官员应对治安形势的权宜之计,兴废无常,朝廷并未着手建立适用全国划一推行的保甲法。清廷入关后承继明代保甲制,多次下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施行,保甲制在全国范围方显常态化。

640 (7)


新發現古籍紙背明代黃冊文獻復原與研究

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为全书的背景性论述;第二章主要是对目前新发现的古籍纸背明代黄册文献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概述介绍;第三章主要对新发现的古籍纸背洪武三年小黄册的进行了复原与研究;第四章则主要是对新发现的上图藏古籍纸背明代后湖黄册库藏黄册进呈本文献的复原与研究。本书最大价值是公布了一大批之前不为学界所知的古籍纸背明代黄册文献,为研究明代黄册的发展演变及相关问题提供了一批珍贵新资料。

640 (8)


香茗雅器:明代茶具与明代社会

明代最典型的茶具有炉、盏、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茶具,这些茶具在明代的茶书、诗歌、茶画以及小说戏曲中均有大量的记载和描绘。明代茶具与宫廷、文人以及世俗社会皆发生密切关系,是宫廷生活、文人生活以及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茶具主要由设于景德镇的御器厂生产供应,文人深刻影响了明代茶具的设计。儒、释、道三教均对明代茶具的纹饰、器型和款识产生很大影响。明代文人往往赋予茶具以人格、礼仪、入世以及崇玉等儒家思想观念。明代僧人普遍喜持茶具饮茶,茶具在茶禅一味的思想中扮演重要角色。明代茶具与道教(道家)的道法自然、隐逸避世和长生神仙等思想皆有密切关系。

640 (9)


明代黄册研究

黄册制度是有明一代户籍与赋役之法的基本制度。本书以缜密的考辨厘正了以往学界对明代黄册原来的误判。以一系列新发现的黄册文书为基本资料,运用文书档案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册起源、黄册里甲、黄册与归户册、黄册与实征册、明代黄册与清初编审册等专题作了系统研究,对黄册制度本身诸问题提出新的阐释,进而探究明清大户经济形态与农村经济结构,论及明清社会经济史的一些基本问题。并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视角阐述黄册制度的本质及其衰亡原因。黄册制度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徭役制度的继续,同时也是它的终结。

640 (10)


明代的科举与经学

本书聚焦明代科举一经取士体制之下同一地域士子肄习同一经典以应考的地域专经现象,通过对江西安福的《春秋》经、湖广麻城的《春秋》经及黄冈的《礼记》经、南直隶无锡的《尚书》经、浙江余姚的《易》经与《礼记》经等具体的个案,系统考察了地域专经的形成、发展、衰弱、终结的全过程,同时分析了人口流动、出版等社会要素在经学资源的流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后相应探讨明代科举化经学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640 (11)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