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青宁村墓葬位于济南市济阳区崔寨街道青宁村旧址西500米处,2023年5月至12月,为配合工程建设,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工程占压区域的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图一 位置示意图
本次发掘面积为5400平方米,共清理宋金至清代墓葬255座。其中宋金墓葬17座,元代墓葬19座,明代墓葬133座,清代墓葬55座,时代不明的墓葬31座。大多数墓葬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部分开口于②层扰土层下,小部分因前期施工导致开口层位缺失。出土有瓷碗、瓷罐、瓷缸、铜镜、铜钱等各类遗物700余件(组)。
图二 青宁村墓葬航拍图
宋金墓葬共发现17座,均被扰乱或打破,墓葬形制包括土坑竖穴墓和砖室墓。砖室墓以圆形砖室墓为主,部分墓葬墓室内壁有桌椅、衣架、灯檠等砖雕,墓底普遍设有凹字形棺床,棺床上有一具至四具人骨不等,迁葬迹象明显。随葬品主要有瓷碗、瓷盘、陶罐、铜钱等。
图三 M85航拍图
图四 M85墓室北壁砖雕
图五 M85出土器物组合
元代墓葬共发现19座,墓葬形制可分为舟形砖室墓和圆形砖室墓。舟形砖室墓顶部叠涩内收,均被打破或扰乱。圆形砖室墓均为穹窿顶,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组成,大多带砖雕和彩绘。墓门为仿木构砖砌墓门。墓室内砖雕包括桌椅、灯檠、衣架、歇山式建筑等,个别墓葬彩绘保存较好,包括夫妇对坐图、人物、花卉等。随葬品主要有瓷罐、瓷瓶、瓷碗、瓷碟、瓷缸、铜镜、铜钱等。
图六 M65墓门砖雕及彩绘
图七 M83墓室东壁砖雕及彩绘
图八 M110墓室北壁三维建模
图九 M83出土器物组合
图十 M110出土器物组合
明代墓葬共发现133座,墓葬形制比较丰富,可分为土坑墓和砖室墓。砖室墓以圆形穹窿顶砖雕墓为主,另有少量长方形券顶砖雕墓和舟形墓。砖雕主要包括仿木结构门楼、歇山式建筑和灯檠等,结构大多较为简单。以双人合葬和三人合葬居多,随葬品包括瓷缸、瓷罐、瓷碗、铜镜、铜钱及镇墓瓦等。
图十一 M2墓室展开图
图十二 M32墓门
图十三 M97出土器物组合
图十四 M109出土器物组合
清代墓葬共发现55座,墓葬形制包括土坑墓和砖室墓,以土坑墓为主。随葬品种类较少,包括瓷罐、瓷碗、铜钱及镇墓瓦等。
图十五 M143出土器物组合
该墓地延续时间约700余年,整体规模较大,墓葬数量较多,形制多样,出土随葬品丰富,补充了济南地区黄河以北区域的墓葬考古资料,也为考察该区域宋金至明清时期丧葬习俗的发展演变以及出土遗物的演变规律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山东地区元代砖雕壁画墓大多分布于济南东部及章丘一带,均位于黄河以南区域,青宁墓地元代砖雕壁画墓的发现将此类墓葬形制的分布范围扩展至黄河以北区域,为研究元代山东地区砖雕壁画墓的分布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材料。济南地区以往发现的元明时期墓葬未见有舟形墓,青宁墓地元明时期舟形墓的发现一方面补充了这一时期的墓葬形制,另一方面也为宋金之后舟形墓的发展、演变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
青宁墓地明代墓葬发现133座,大多装饰有砖雕,是山东地区数量最多的明代砖雕墓地。砖雕主要包括仿木结构门楼、歇山式建筑和灯檠等,结构特点较元代墓葬有明显的延续性,为研究山东地区砖雕墓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新材料。发掘区南部的明代墓葬排列有序,基本不见打破,并且存在避让现象,具有较强的规划性,墓内随葬品及人骨为研究当地人群的家族组织形式、亲缘关系、日常生活、宗教信仰、丧葬观念、饮食结构提供了新的材料,也为历史学及民俗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该墓地毗邻黄河,受黄河水患影响较大,尤其是宋金时期砖室墓大多存在洪水冲击现象,为研究黄泛区历史时期黄河的水文、泛滥演变提供了依据,对还原墓葬营建过程以及后续地层堆积序列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深化研究山东地区黄河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贾世莉 丁慧勇 王全金 邢琪(济南市考古研究院)
来源:“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