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考古列表 >历史考古详情

新发现 | 陕西地区首次发现宋金时期长条形窑炉

作者:“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9-11
收藏 纠错

  2024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东大道以北,科源一路以东,科源路以西,沣东二路以南的FD3-10-13宗地工程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区域内共清理灰坑8座和1座陶窑。发掘前建设项目的基坑已开挖至1.6米深度,地层已达生土。其中发掘区域东南角的Y1形制特殊,保存情况较好,为陕西地区首次发现。

  沣东新城FD3-10-13宗地工程遗址全景(上北)

  Y1应为半地下式,直接在生土上挖建,上部已被破坏。由窑室、烟道、火膛、窑门和操作间五部分组成。操作间南部已被现代排水管道破坏。

  Y1全景(上南)

  Y1窑室北壁工具痕迹和南部火膛

  窑室平面呈东西向长条形,从现存部分推测应为拱顶,平底。口部东西长6.67、南北最宽1.35、残深0.91~1.09米。壁面粗糙,可见明显的工具挖掘痕迹。壁面经过高温烘烤形成烧结面,土质坚硬。底部窑床经火烧呈青灰色,土质坚硬。窑室内填土为红褐色花土,土质较疏松,内含大量红烧土块和少量草木灰。出土有石块、泥坯砖、沟纹砖以及少量陶片。可辨器形有板瓦和瓮底。窑门位于窑室东南角,用泥坯砖平砌封堵,缝隙间填塞泥土,内侧已被火烧呈红色。烟道位于窑室西壁中部。是在窑室西壁先挖一暗槽,再于槽内用泥坯砖南北向立砌封堵。烟道内填土为红褐色花土,包含大量红烧土颗粒,出土有少量陶片,可辨器形有筒瓦和瓮底。火膛位于窑室与操作室之间的生土梁中,自西向东共分布有9个。火膛内壁经火烧呈青灰色,底面附着大量红烧土颗粒及草木灰。西侧四个火膛还存在用残条砖、泥坯砖混合泥块封堵的现象,火膛内侧可见明显的火烧痕迹,我们推测这与烧窑过程中的火焰调控有关。

  操作间位于窑室南部,其南部被现代排水管道破坏,东、西壁仅存北段部分。壁面均斜向内收,北壁较陡,东、西壁较缓。底部呈缓坡状,北高南低。内填红褐色花土,土质疏松,包含大量红烧土颗粒和草木灰,未出土其他遗物。

  Y1西侧烟道(上西)

 

 Y1西侧封堵的火膛(上东南)

  Y1出土有筒瓦、板瓦、沟纹砖、泥坯砖和石块等遗物。 

  Y1的形制与天津蓟县东营房金代Y1非常相似,只是后者窑室更长、火膛更多,达13个之多。另外还出土有辽金时期沟纹砖和板瓦,故Y1年代大致为宋金时期。从该窑主要出土砖、板瓦与筒瓦等遗物情况来看,可推断该窑址可能是烧制砖瓦等建筑构件的。其周边也未发现同时期的陶窑,且窑室壁面粗糙未加修整,推测其应属民窑。

Y1出土板瓦(Y1:1)

  Y1出土沟纹砖(Y1:2)

  从已公布的资料来看,此次沣东新城FD3-10-13宗地工程遗址发掘的宋金时期长条形窑炉多发现于京津地区,在陕西地区还是首次;从窑炉形制特征来看,其可能来源于北方地区隋唐时期的多火膛连室窑;也为研究宋金时期窑炉工艺与砖瓦手工业考古研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

  执笔:付仲杨 王耀文

  来源:“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