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管理列表 >经济管理详情

发挥科技创新“核心要素”作用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29
收藏 纠错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这一重要论述是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对抓住历史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从历史逻辑出发,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

20世纪后半叶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标志,引领了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深远影响和关键作用日益突出。

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内容和类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提供了现实条件。

从国际经验来看,后发国家在赶超过程中往往通过承接技术转移等方式获取先进技术,技术进步路径单一,要素结构优化滞后。

受制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即使某些技术实现突破或在部分领域取得领先,如果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也很可能在激烈的科技竞赛中落后。其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很可能因为结构严重失衡导致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

这也意味着,如果发展战略思路囿于传统要素禀赋和静态比较优势,过度依靠技术引进发展产业,而不是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转向内生性发展,就很难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也难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不少领域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正在发展壮大。同时,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日益完善的创新体系、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高质量的产业载体和更高水平的开放环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支撑。

面对未来,我们要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力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同时,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聚焦前沿科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培育和发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激发创新人才主动性和创造力。

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从传统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数量扩张转向质优量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杨丹辉.发挥科技创新“核心要素”作用[J].国企管理,2024,(08):28.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