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11月16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伟大成就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在扬州举行。与会学者重点研讨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等议题。
研讨会现场(本网记者吴楠/摄)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分享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邓纯东提出,改革的本质不是新举措,而是这些举措是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要求。制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把制度建设本身当成最终目标。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中源提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实现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对中国传统治道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西方治理理论的根本性超越和对人类治理文明新形态的开创性建构。
研讨会现场(本网记者吴楠/摄)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裴学进表示,改革的定位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如何“定位”服从于国家战略需要。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史献芝表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不能仅局限于对理论的阐释、宣传,更重要的是在党的创新理论阐释、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力,更好地把党的创新理论切实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
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华从发掘红色资源、拓展红色育人载体、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深化特色研究等方面汇报了馆校融通视域下红色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凌霞以江苏盐城为例分享了打造海洋文化品牌的价值意蕴与行动路向。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俊从谁在说、对谁说、何处说、说什么、怎么说分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信仰话语建构的鲜明特点。
研讨会现场(本网记者吴楠/摄)
会议由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理论研究基地(扬州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扬州大学基地)、江苏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扬州大学)、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