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库资讯列表 >文库资讯详情

重磅推荐 |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伟大变迁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2-12
收藏 纠错

zpimage (1)

点击图片开始试读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团队编撰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伟大变迁》,是继2013、2015、2018、2020年版之后的第五本专著。本书编制了1978-2022年共计45年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从存量视角充分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伟大变迁,并借此描绘出一个形象更立体、颗粒度更细的宏观中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进一步体现了国家资产负债表在宏观经济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彰显了国家资产负债表团队自2011年成立以来长期蹲守、持续研究的前瞻性贡献。

本书的重要价值,除了为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构建了数据基础设施,还在于从存量视角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伟大变迁,并借此描绘出一个形象更立体、 颗粒度更细的宏观中国:

第一,财富积累展现出中国存量赶超的非凡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财富呈现历史性跃升,社会净财富由1978年的2.1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773.9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4.4%,老百姓由此真正获得了“经济的幸福”(毛泽东语)。中美财富比较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的存量(财富)赶超明显快于流量(GDP)赶超。

第二,宏观财富分配展现出“藏富于民”的总体态势。一方面,居民财富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居民财富占社会财富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78年的13.0%上升到 2022年的62.4%,呈现出“藏富于民”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净资产由1978年的1.4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290万亿元,其中国有股权占比由1978年的20%左右上升到2022年的50%左右。当前中国政府净财富占社会净财富比重达到37.6%,远超主要发达经济体,这既反映了我国制度性优势——更好地应对风险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意味着未来的宏观财富分配存在着优化提升空间。

第三,中国资产积累与负债积累呈现同步特征,但在未来也可能出现分离。一方面,1978—2022年中国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5%和15.9%,体现出资产—负债扩张的同步性。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阶段,中国资产—负债扩张也可能出现分离,即大量负债不能形成相应的资产。为此,需要谋划建立起可持续的债务积累模式。

第四,从资产负债表视角看房地产财富的长期演进规律,有力驳斥了中国房地产“顶峰论”。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房地产价值占社会净资产比重基本在50%左右,有的更高,而中国还不到40%。考虑到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中国人对于“有家得有房”的执念,以及数字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发展或将推高土地要素相对价格,中国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空间,房地产“顶峰论”站不住脚。


作者简介

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CNBS)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领衔中国长期国家资产负债表项目(CHBS),编制发布年度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与季度宏观杠杆率。长期从事经济金融形势跟踪分析,引领践行“宏观分析新范式”。参与、主持国家“十一五”至“十四五”规划的研究和评估工作。主持中央财办重大委托课题及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出版《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系列(合著)等著作,荣获的奖项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理论与发展经济学。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