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边疆地区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屏障,其安全本身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而国家安全则是边疆安全的重要保障与强大后盾。“治国必治边”,在新形势下,秉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为导向推进平安边疆建设,对于全面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意义重大。
平安边疆与平安中国的逻辑关联
中国边疆地域广袤,邻国众多,资源富集,民族与文化呈现多样性。作为靠近国界的领土或国家疆域的边缘地带,边疆是一个蕴含边界、边境、领土、国家、主权、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社会、文化等丰富内涵的特殊区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产物及有机组成部分。其关涉一系列国家崛起与民族复兴等国家高度关注的核心利益与安全战略,也是国内外矛盾交汇的重要区域和安全风险的叠加之地,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
随着边疆地区以机场、港口、口岸为中心,以公路、铁路、水路为枢纽的立体交通网络快速发展,商品、资金、信息、人员、技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推进,促使中国从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迈进,国家利益不断拓展。边疆地区通过内联、中转、外溢、前伸、后延,成为对外开放、对内连接的前沿、通道、桥梁和窗口,这使得边疆地区与国家、区域、国际乃至全球的安全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
当前,边疆地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互激发,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彼此关联,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互缠绕,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叠合,直接威胁与间接威胁并存,显在威胁与潜在威胁共生,情况复杂多元。正所谓“边安则国兴,边乱则国衰”,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是边疆安全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以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为指引推进平安边疆建设,实现平安边疆与平安中国的良性互动促进,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选择。
以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为指引推进平安边疆建设的路径选择
推进平安边疆建设,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为指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边疆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和高效能治理。
一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媒体监督、科技赋能,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格局,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协同响应的平安边疆建设新局面。
二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做到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秉持以人为本、以安为上的理念,为民谋利、办事、解忧。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项,解决基层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卡点问题,保平安、保稳定、促发展、促和谐,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防范化解各类社会风险和灾害。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优化社会治理方案,提高社会智治水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隐患,坚持矛盾不上交,最大程度将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弭于萌芽、消除在一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等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
四是全面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不仅要维护边疆安全,还要维护周边安全;不仅要维护传统安全,还要维护非传统安全,以及二者相互关联和相互交织的安全;不仅要维护国土安全,还要维护国民安全、维护民族团结;不仅要维护显在的、可感知的安全,还要维护潜在的、隐蔽的、难以感知的安全;不仅要维护当下安全,还要维护未来乃至代际的安全;不仅要应急处置常态危机,还要预警预防非常态危机;不仅要维护政治、政权、军事、外交、制度、经贸、社会、文化、生态、网络、公共卫生、人工智能、意识形态等不同领域的安全,还要通过这些领域的科学发展来推进可持续安全。
(作者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