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吉林振兴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吉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脉,蕴含着促进全面振兴的深沉力量。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一是以摸清底数为基础,持续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代替,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一刻不放松地做好保护工作。当务之急是摸清底数、掌握实情。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抓手,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作,全面掌握文物资源分布情况和保存状况,形成全省文物保护名录和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底图,打牢保护传承工作基础。重中之重是加强保护、防止破坏。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确保全省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古镇古村、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完整保护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老建筑、老街区和城市空间肌理,坚决避免脱离监管、一拆了之。基本原则是整体保护、最小干预。统筹考量古迹本体和周边环境,科学划定保护范围、建控区域和风貌协调区,真实保留山水形胜、历史风貌、文化生态。研究制定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行动方案,全链条建立保护传承工作的制度规范框架。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坚决防止大拆大建、拆旧建新、拆真建假。重要手段是加强宣传、强化监督。发挥各级媒体作用,正面宣传与负面警示相结合,不断强化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共谋、共建、共管”的浓厚氛围。
二是以加强重点领域历史研究为突破,阐释好吉林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遗产是吉林历史长期演进、吉林人民辛勤奉献和吉林大地发展进步的文化结晶。必须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好提炼吉林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品格。统筹考古挖掘与研究阐释。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考古中国—吉林系列项目,持续推出《吉林全书》、吉林文脉系列丛书,进一步阐释吉林地方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中的地位贡献,塑造普遍的历史认知。统筹问题研究与学术建设。深化夫余国、高句丽、渤海国等历史问题,以及吉林地方史、边疆史研究阐释,加快建设东北边疆史、满铁史等史料馆,实施海外高句丽文物存藏情况调查、海外高句丽学术研究跟踪两项工程,构建自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切实掌握学术戍边、史证主权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统筹科技赋能与人才赋智。建立文物数字档案和网上博物馆,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是以推动文博场馆高质量发展为途径,传播正确的历史文化观。文博场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传播文化遗产的重要空间,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坚持系统规划为引领。高水平规划建设吉林省博物馆群,构建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为特色、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实现场馆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突出红色资源为带动。加快构建“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展陈体系,推动建设中国一汽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进一步丰富长影博物馆展陈,引领全省文博场馆建设进入快车道。用好白山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等场馆,组织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群众性纪念活动,引导全省人民增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强化精品展览为支撑。持续提升展陈质量,推出精品展陈展览项目,加强以物说史、以物释史、以物证史。办好吉林近现代史展览,更好地讲述吉林历史、传播吉林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完善运营机制为保障。优化文博场馆管理体制机制,运用市场化方式促进文博场馆自身发展,更好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形成对历史文物展示开发和保护传承的良性循环。
四是以打造新型文化空间为载体,更好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使用是对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促进其更好融入城乡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工作机制是首要前提。加快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的所有权归属,完善保护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积极引入民间力量和社会资本,探索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和活化利用的有效途径。融入生产生活是努力方向。坚持合理化布局和差异化开发,把工业遗址、老旧建筑、历史街区谋划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园区、文旅融合景区、消费体验街区和美好生活社区,启动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工程,推动丰乐剧场等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利用,打造融社会教育、文化服务、文明实践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丰富文化交流是有效抓手。引进更多高质量文博艺术展览,推动省内优秀文物藏品域内外巡展,更好地发挥文博展览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提升全社会的历史素养、美学修养和文化涵养。
五是以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为驱动,充分激活文化遗产的产业价值。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归根结底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而以文化人、以人兴业。推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培育特色线路。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着力构建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出台大长白山区域、大松花江流域、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等旅游发展规划,把更多吉林文化内容贯穿融入其中,打造多样化的主题旅游线路,促进“美景悦目”和“文化润心”相得益彰。打造旅游产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历史题材创作和文化遗产创新呈现,推出体现吉林历史文化特色的演艺项目、文创产品、体验场景、新型业态,为文旅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加强宣传推介。出版历史文化题材的精品书籍,制作有质量的宣传片、纪录片、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好吉林历史文化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吉林、向往吉林。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推进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更好地守护和传承吉林的历史文脉,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贡献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
(作者系吉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