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在新时代,雷锋精神已成为中国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
在黄海之滨的青岛,一所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青岛黄海学院将雷锋精神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以雷锋精神培根铸魂,筑牢师者立德树人的初心本色;以榜样力量启智润心,锻造青年学子奉献报国的精神品格;以实践养成固本培元,打造“大思政”育人特色品牌。让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芒照亮育人之路,矢志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先后获得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青岛市雷锋学校”等称号。
践行雷锋文化 赓续红色基因
学院建于1996年,目前,在校学生达33000余人,教职工1800多名。自1998年与“雷锋班”建立了联系,邀请雷锋班班长来校为师生作雷锋精神报告起,学院创建形成了学生一入校,就要听一次“雷锋精神”报告、读一本《雷锋日记》、会讲一个雷锋故事、参加一项志愿服务组织、观看一次雷锋影片、写一篇学雷锋心得体会的“六个一”工程,并于2011年与雷锋生前部队建立共建关系,共同打造出全国首所高校“雷锋纪念馆”,建成了雷锋纪念馆、雷锋林、雷锋塑像、雷锋讲坛、《雷锋杂志》工作站、“雷锋班”班长工作室等六位一体学雷锋育人阵地,坚持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像雷锋那样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雷锋精神育人的黄海模式。
建校29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办雷锋学校、培育新时代的雷锋”是学校始终不变的办学初心和使命,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和进取的锐气”,铸就了教师对教育事业负责任的信仰之心、对学生关怀的仁爱之心、对育人担当的敬畏之心、对教育教学锐意进取的创新之心,深入扎实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新时代雷锋式学生,将新时代雷锋精神深度融入学校党团建设,打造出一系列“雷锋精神铸魂育人”的党建品牌。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深化理论武装推动知行合一,以思想伟力赋能教育实践,激活"党员雷锋岗"的先锋引擎效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锻造攻坚团队,在管理服务创新中培育示范标杆,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树立模范旗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奋力谱写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将雷锋精神融入学校办学精神、课程育人体系、实践育人体系、文化育人体系、科研育人体系,构建“常态化、全过程、高质量、全融入”学雷锋育人体系,实现雷锋元素全融入、雷锋文化全覆盖,以雷锋元素搭建见贤思齐的育人载体。努力让雷锋资源活起来、雷锋情怀立起来、雷锋精神扬起来,打造出常态化学雷锋育人机制“3456工程”。
深化融合教学 赋能思政教育
学校整合“雷锋精神育人”红色资源,探索课程思政育人途径,构建了由10个模块20个项目组成的雷锋精神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黄海特色的雷锋精神常态化育人机制,开展“雷锋班长话雷锋”“雷锋精神进教材”“雷锋文化课堂”“雷锋事迹进头脑”“寻找身边的雷锋”等雷锋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社会实践等学生成长全过程,实现了雷锋精神与“五育并举”的融合发展,实现了精神引领与实践赋能的双向互动,着力培养既有扎实学识、又有高尚品格,既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又能扎根人民奉献社会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近年来,青岛黄海学院与雷锋生前部队雷锋纪念馆、雷锋班、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雷锋杂志社、雷锋学校、全国多所大中小学共建雷锋精神育人基地,以弘扬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以培养雷锋式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军、地、馆,院、校、所”多维立体融合式大思政课程育人体系。遵循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标准,立足各学科课标要求,在精准落实学科核心要素培育过程中,系统梳理课程资源中红色文化育人元素,实施知识体系、价值引领、实践体系三体联动模式,形成“显性知识传授-隐性价值渗透-实践能力转化”的螺旋上升育人模式,实现思政教育全覆盖。将雷锋日记融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在智育中融入雷锋的“钉子精神”,激发创新实践、智育赋能;将百年党史、雷锋精神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艺术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在志愿服务中锤炼意志体魄,让学生在服务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磨砺意志;在劳育中体验“为人民服务”的幸福感,注重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良好品质。
29年来,一代代“黄海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用“雷锋精神兴校育人”,研究实践成果丰硕,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国防教育基地”“青岛市学雷锋示范点”等荣誉称号,连续6年获评中国学雷锋基金管委会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用爱滋养心灵 提升教育温度
用春天般的热情温暖学生,用严谨的态度影响学生,用仁爱的情怀感动学生,用温暖的行动浸润学生,教育引领出一批批学生,用雷锋精神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广大师生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29年来,创建“校园学雷锋十百千”工程、“雷小锋”种子志愿服务工程等多样式常态化学雷锋活动成为黄海学院师生的日常。被雷锋精神浸润影响的一代代黄海追“锋”人,累计已超过十几万人,涌现出失去双臂的书画家、身残志坚的励志典型刘仕春,闯入火海勇抱燃烧煤气罐的救人典型刘名利,热心帮助失明老人的奉献典型陈松,孝老助残典型鲍晴晴,斩断青丝驰援武汉的90后护士何瑞星等一批追“锋”人代表。
与此同时,学校还成立“雷锋班”班长工作室,组建雷锋精神宣讲团,成立“雷小锋”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李天提到大一参观雷锋纪念馆时的深刻记忆,“我们从小到大也都在听雷锋的故事,但是当我第一次走进学校雷锋纪念馆时,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以前只知道雷锋乐于助人,但是听了雷锋精神报告,看了雷锋留下的照片、日记、音像资料,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雷锋,看到了他的家国情怀、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等”。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心灵的唤醒与塑造、感情的启迪与共鸣。29年来,黄海学院用雷锋精神兴校育人,秉持“知行合一”校训,践行“惟德惟能、止于至善”的校风,形成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大国工匠文化、创新创业文化”四文化融合育人特色,在全国产生了持续广泛的影响,学校成为新时代“培育雷锋式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优秀代表。
作为山东省首家高等教育“雷锋学校”建设单位,青岛黄海学院秉持“以生为本、以文化人”的教育哲学,构建起“三维驱动、五育融通”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体系。学校始终锚定“与雷锋同行、与时代同频”的精神坐标,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镌刻进办学基因图谱,创新实施“铸魂、深耕、燎原”三大工程;通过课程思政浸润工程厚植精神根基,依托实践育人深耕工程培育奉献品格,借力文化传承燎原工程激扬青春担当。在新时代的育人征程中,黄海人正以系统化建构、场景化培育、社会化传播的育人新模式,让每位学子成长为自带雷锋精神基因的“火种”,将大爱胸怀与忘我精神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原野上,书写着新时代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鲜活篇章。
(作者系青岛黄海学院党委武装部部长、雷锋纪念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