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人类语言能力或可追溯至13.5万年前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4-07
收藏 纠错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人类语言的起源一直是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问题。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官网发文报道称,一项新分析表明,人类语言能力至少在13.5万年前就已经存在,而在那之后的3.5万年,语言才被广泛使用。
  智人的语言起源时间因证据类型差异(从化石到文化遗存)存在诸多争议,该研究团队另辟蹊径,基于“人类语言同源论”,将研究焦点转向早期人类族群扩散的时间节点。与许多语言学家一样,该研究的合著者、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系教授宫川茂(Shigeru Miyagawa)也认同人类所有语言都彼此相关,他在此前的研究中分析了英语、日语和班图语族之间的深层联系。
  一些学者根据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生理特征,提出语言能力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但在宫川茂看来,人类语言的特征在于词汇与语法的创造性结合,产生无限的规则化表达,这代表了语言的认知能力,而不仅是简单地发出某种声音。
  该研究团队认为认知先于交流,即在语言成为社会工具前,人类可能已具备相应的认知基础。宫川茂表示,语言既是一种认知系统,也是一种交流系统,他猜测13.5万年前,语言一开始只是一种个体认知机制,随后迅速进化为群体交流工具。至于语言的社会化应用时间,考古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10万年前,如标记物体这样的象征性活动广泛出现,与复杂语言的出现形成时空对应。这些象征性行为也是由人类参与而非其他生物完成的,研究人员认为,具有语言特征和象征思维的行为,仅见于智人考古记录。该论文合著者、纽约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起源部名誉馆长伊恩·塔特索尔(Ian Tattersall)认为,语言可能“点燃”了象征思维与系统化社会行为。
  宫川茂表示,语言是现代人类行为的触发器,它以某种方式推动人类思考并创造了这类行为。这一点与学术界大部分学者观点有重合部分:大约在10万年前,出现了更多新型活动,涉及工具、材料和社会协调等,语言在其中发挥了辅助作用。
  该研究为构建语言演化图谱提供了重要坐标,宫川茂认为该领域仍需深入探索,他希望推动学术界更加深入探究语言与进化的关系。
  (练志闲/编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赵琪(报纸) 贾伟(网络)】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