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在传承与创新中唤醒城市文化记忆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4-07
收藏 纠错
  本报讯 (记者查建国 陈炼)4月1日,“理润申城·杨浦|理论Young帆”项目在沪启动。在首场活动上,与会专家学者以“文化传承与创新:释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在上海市杨浦滨江共话人民城市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上海市亟须继续着眼区域发展重点、基层治理难点、群众关心热点,为基层解疑释惑、为发展把脉出招、为治理凝心聚力,加快形成专家学者、理论工作者、基层治理实践者共论、共建、共治的“思想磁场”。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文化概念,有时两者并不完全重合。”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表示,上海市杨浦区有历史风貌区的优良基础,有青年文化集聚的优势,有独特的公园文化,杨浦的蝶变除了工业秀带和生活秀带,还应有文化产业秀带、发展秀带。他认为,未来的杨浦可以立足上海,放眼全球,用好这些文化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项目,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袁筱一阐释了文学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她提出,文学可以记录、象征并预言城市的精神与未来,某种程度上,小说比建筑更能抵御时间的侵蚀,很多城市由文学走向世界,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她认为,城市的本质不在于数据和图表,而在于人与空间的互动,文学不仅是城市的记录者,更是赋予城市时间维度的创造者,真正记录了人与城市的摩肩接踵。应明确,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城市文化发展依赖自身和外来两种动力。
  经济融入人文,人文浸润经济,实现人、文化、经济的有机统一,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智团提出,人文经济赋能城市更新的本质是“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挖掘和利用城市的文化原力,激活空间价值,从而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未来,城市更新将从传统文物保护向文明传承,从空间增值向生态构建,从数字孪生向虚实共生,从政府主导向共建共享转变,实现文化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共同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隋萌萌(报纸) 贾伟(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