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理响中国】建设世界学术理论资讯的权威集散地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4-08
收藏 纠错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只有切实加强学术理论研究和传播工作,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努力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能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奋勇攀登世界学术理论制高点

  学术是时代的回声,思想是理论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振聋发聩,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今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了不辜负这个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更加自觉地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理论创新创造、学术发展繁荣上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要不断与时俱进,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要站在历史和时代制高点上,在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原创性理论支撑。历史的制高点,就是从内在逻辑上完整准确地回答所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源流和分野;时代的制高点,就是搞清楚学科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所处的方位、时代对学科的要求等时代问题并作出理性回应。这就启发我们应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和跨越时空的视野,勇攀世界学术理论的最高峰。

  学术研究贯穿古今,理论探索超越国界。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大力推动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积极倡导做有思想的学问,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基础理论体系,扶持振兴有风骨、有灵魂、有担当的中国学派,进而引领中国学术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我们要彻底破除对西方学术理论的盲目崇拜、生搬硬套,坚决反对把西方的学术思想、观点、范式、方法奉为圭臬、削足适履。同时,我们也决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而是要充分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学术理论成果,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占据世界学术理论的制高点。

  深刻把握学术研究前沿趋势

  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展和成果的传播工作,既是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邃,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根本要求。对于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进一步强调,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学术传播既要符合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基本特征,也要满足学术性、前沿性、知识性的更高要求。一般来说,真实性要求采访报道真实的事实,而不是以假乱真、胡编乱造;时效性要做到迅速、及时,而不是“慢半拍”“炒冷饭”;准确性就是要对新闻事件确切表达、精准描述,而不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进一步说,学术传播的学术性要求重点关注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体现宣传研究阐释成果的时代高度、理论深度和学术厚度;前沿性要求紧密追踪学界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反映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就;知识性要求注重阐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增长点、创新点,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平等、有尊严的交流争鸣。

  为了提高学术传播的质量和水平,在深刻认识和充分把握新闻传播规律与编辑出版规范的基础上,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也要大兴“俯下身、沉下心”的调查研究之风,还要发扬“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的作风,更要反对“长空假”、提倡“短实新”的文风。我们唯有精心采编有思想、有温度、有品位的学术资讯,方能有效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着力在权威性上下功夫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语重心长、发人深省,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所谓“集散地”,原意是指大宗物产集中运销的地方。而学术理论资讯的集散地,是对大量学术理论信息系统生产、采集、加工、发布等活动场域的一个形象比喻。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设学术理论资讯的集散地,需要推动有组织科研、有组织采编、有组织出版、有组织传播的有机结合。

  首先,应以服务有组织科研为目的,在知识生产和理论创造中催生具有思想穿透力与理论原创性的精品力作。其次,应以有组织采编为基础,对学术理论资讯进行深层次编辑加工与全方位采访报道。再次,应以有组织出版为动力,在理论学术界推出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的扛鼎之作或传世巨著。最后,应以有组织传播为载体,在中外学术思想激荡中清晰而响亮地发出中国正声。四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要想成为世界学术理论资讯的权威集散地,关键在于树立学术理论资讯的权威性。其评判依据主要包括,是否能够反映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是否能够推动和引领学术发展、是否能够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我们应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找准科研工作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提升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能力水平。同时,我们应以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来促进学术国际传播,集中呈现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活动、项目和成果等,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秉持为人民做学问理念,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努力建设世界学术理论资讯的权威集散地,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奋力谱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审核:李建军

  网络编辑:胡子轩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