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今年全国两会之后的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选择了贵州。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贵州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近日,记者赴云贵高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采访当地群众和专家学者,回应如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明新风培育、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扛起新使命新定位,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奋发有为展现贵州新风采。
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明新风培育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桥梁,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更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因此,新时代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深挖特色文旅资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地处黔东南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其建寨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年间。“仁”“义”“礼”“智”“信”五座鼓楼,飞阁重檐、巍峨壮观,像一位威严又亲切的守护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走进肇兴侗寨,就像走进了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蜡染、侗戏、侗族刺绣、侗锦编织……在肇兴侗寨,非遗文化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鲜活流淌在生活中的烟火,每个人都能在这里亲历侗族文化的活态传承。
调研开路,调研破局。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首站来到肇兴侗寨。侗寨四面青山拢翠,绿树成荫,垄上油菜花开。漫步肇兴侗寨,一座座侗族青瓦木屋鳞次栉比。“习近平总书记还饶有兴致地细看精湛的工艺和各类蜡染文创。”民宿店主王春霞展开一幅蜡染向记者介绍,侗乡特色产业基地的非遗手工合作社,为寨内200多名妇女提供了稳定就业,并带动周边村寨妇女居家就业增收,2024年产值达1800万元。今日之中国,一个个非遗项目以中华文化特有的语言,向世界展现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魅力,展现一个历久弥新、青春翱翔的中国形象。一代代传承人弦歌不辍,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文化依托于文化遗产,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不仅是旅游资源的精髓,更是吸引游客的“独门秘籍”。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杜薇认为,旅游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产业,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综合带动作用。近年来,贵州文旅火爆出圈,“村超”“村BA”这些文体活动群众喜闻乐见,彰显了文明新风培育的重要性。
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传承历史文化,塑造本土特色文化,让文化历久弥新,真正“活”起来,实现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漫步在肇兴侗寨的街头巷尾,糯米饭包烤肉、侗家米豆腐、侗家打油茶、侗果……每一口,都充满了侗乡的独特风味。
今年是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鼓楼里,火塘边,几条木长凳,欢声笑语中,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畅谈,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甜美的笑容洋溢在脸庞上,幸福的歌声回荡在村寨间。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毕节黔西市化屋村考察时,曾经专门到村委会了解基层党建情况。时隔四年,肇兴镇肇兴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陆卫敏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嘱托一字不漏记下来: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贵州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党中央决定开展这次学习教育的深远意义。贵州省社科联研究室副主任杨海说,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国两会刚一结束,党中央就在全党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今年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和扩大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对于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十余年持之以恒的努力,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带动民风社风持续向上向好。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欧阳恩良表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捍卫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形象。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过程及其取得的成绩,让全党全国人民看到了党中央正风肃纪的坚强决心,极大地提振了党心军心民心。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实足迹印在祖国大地上。18日上午,在听取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叮嘱:“促进百姓增收致富,要找到便于群众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渠道和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群众公平分享产业发展收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党建教研室副主任王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明了事关贵州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一以贯之的战略指引,也是与时俱进的精准指导,对新征程上贵州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把脉定向,贯穿新发展理念的工作要求、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勇闯新路的创新精神、凸显从严从实的鲜明导向,极具思想引领力、政治动员力、实践穿透力,是做好贵州一切工作最权威、最深刻、最有力的科学指导。
在贵州省委党校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旭友看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践举措内含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强调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体现的是人民立场。
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土城战役、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辉煌战果至今还是催人奋进的革命叙事。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管新福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期间精准指出贵州“红色文化丰富”,意在提醒我们要保护、挖掘、利用好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助力贵州人文社科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历史记忆会逐渐淡去。为铭记过去,继往开来,贵州要在红色文化研究领域占高地、聚人才、重谋划、下苦功、出成果,要立足国家文化建设需求,部署红色文化方面的研究课题,充分搜集散落民间的红色文化资源,使之更为系统、充实,为讲好可歌可泣、可敬可爱的红色文化故事打下坚实的文献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既是对贵州过去工作的肯定勉励,也标定了贵州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斗坐标,赋予了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更高要求和特殊期许,为贵州带来了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我们要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展现贵州新风采。”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漆思表示。奋力展现贵州新风采,我们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强化创新驱动,统筹动能转换,优化经济结构,注重质量效益,擦亮生态底色,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以开放促开发,是地域广袤、发展水平迥异的西部地区共同的夙愿。在欧阳恩良看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西部。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到西部调研。2024年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他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开放是重要的营商环境。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杜剑和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吕文建议,贵州在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的同时,需要全面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本领,敞开胸襟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以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贵州成为投资的沃土、兴业的宝地。
老区不老,容颜日新。奋力展现贵州新风采,要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吴大华表示,贵州要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精准定位产业,探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产业发展路径,努力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和特色产业县,推动产业兴旺、和美更美,切实把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让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像美丽的花儿在高原绽放,像动听的歌声在山谷回响。